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23日表示,富士康不曾也不会大幅裁员,但这几年来的用工量,的确没有随着营业额而增长,如今富士康雇用员工,已转而注重质的提升。
报道说,富士康在大陆部分厂区开始进行数字化和机械化装备后,一直被外界认为有可能大幅裁员。但郭台铭表示,富士康过去从不曾大幅裁员,只有每年依绩效淘汰约3%的员工。
郭台铭说,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用工量,100万人是*低数字,因此不会大幅裁员;如今,富士康雇用员工,已转而注重质的提升,通过教育训练,提升员工的知识和常识。
富士康资深副总经理傅富明更表示,富士康对高端人才需求孔急,其中天津厂就需要1000名工程师,希望各界帮我广为宣传。
几年前富士康高调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机器代替人工;今天郭台铭又表示不会大幅裁员,注重质的提升,富士康的机代人输给了现实。
豪言壮语输给了现实
2011年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在考察富士康山西晋城园区时表示富士康在晋城研发的机器人去年已经下线,2011年这一园区的机器人产能将达到一万台,三年后达到百万台。2016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将在山西晋城建成世界*大智能化机器人生产基地。设想机器人战略若能如期完成,三年后,富士康机器人规模与当下富士康员工的数量几乎相当。业内专家预言,大批机器人上岗后,短期内将挤占人类岗位的现象不可避免。
郭台铭董事长的豪言壮语输给了现实,百万机器人计划的搁浅证明的是富士康机器人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生产成本还需再降。
机器人对富士康的重要性
台湾拓墣产业研究所的研究员左鹏飞表示,目前富士康的主力工人是20岁左右的90后年轻工人逐渐成为工厂的主力员工,和之前的80后、70后相比,新一代员工的公民权利意识增强,但吃苦耐劳精神差于父辈。
新一代的工人的精神与性格对富士康传统的管理制度提出挑战,其中代表性事件富士康13连跳事件,代工产业不需要多大技术含量,标准工序的工序可以用机器人代替工人去做,这也许是郭台铭旨在解决由于过于庞大的人员造成的管理难题的初衷。
机器人还能胜任某些对工人健康和安全产生危险的工作。富士康的许多生产线存在危险、对人体有害的情况。左鹏飞指出,例如位于太原的金属结构件工厂,要对iPhone的机壳机型加工时,需要用到化学制剂进行清洗,车间里面弥漫着化学制剂的味道,因此从这些对人体有害的工序用机器人替代是大势所趋。与人相比,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不需要伙食、住宿,也不会面临难以管理的社会问题。富士康希望以此来缓解它面临的困扰。
在代工领域,富士康面临其它台资电子代工厂的竞争,其它代工厂目前在机器人的生产技术上落后于富士康,富士康想借自己在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大规模推动机器人取代人工产线,拉开与对手的距离,获得竞争优势。
机器人计划不顺
中国大陆的工资在逐年提升,逼的利润率不高的富士康想办法突破围城,使用不要工资的机器人代替人工也许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可是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令人不禁错愕,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富士康在2011年就自产自销了一种名为Foxbot的机器人某种意义上这仍是一种机械手臂,只是抓取手机至检测线上而已。
富士康的机器人已经用在了苹果的iPhone和iPad的生产上,主要是在一些简单、重复、枯燥的工艺上,如粉刷、检测、焊接。目前其机器人制造水平及应用规模情况不得而知,但透过富士康一年采购机器人金额仅千万元级别不难发现,个中问题多多,机器人的不稳定、**度乏善可陈。每年象征性拿一块台币工资的郭老板能否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呢?郭台铭今天表示不会大幅裁员,注重质的提升已经说明了问题。
机器人与富士康:前路不易,且行且珍惜
从长远来看,生产线上机器人取代人工一定的,但是机代人的时间点却不是人为能控制的,郭台铭的雄心壮志输给的是时间,是现实。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长时间的人才培养,仅凭一个震的业界头昏眼花的所谓的计划,还是不能成功的。
今天郭台铭的机器人计划遇挫,不代表以后富士康的机代人计划就不会成功。富士康所需要的是时间,也需要足够多的人才,在现今社会的工业自动化,工厂无人化的大趋势下,工控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许某一天富士康就实现了郭台铭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但是时间点不是郭台铭说了算。
详情可咨询:爱普生机器人